Tag Archive for: 美国教授

【我和教授是好朋友】美国 教授 喜欢怎样的学生?

美国 教授 喜欢怎样的学生?

 

亦师亦友,是美国教育对师生关系最高期许。对于许多美国 教授 来说,能够和学生做朋友、探讨问题、课下聊聊天是对他们教育工作的一种认可。同样,对于学生来说,能与 教授 有更多的交流、更深入的探讨,也会有更多的启发。安安静静地完成课堂作业、考试并不一定是 教授 眼中的“好学生”,那些在课堂上积极到甚至吵闹的学生往往才是老师们眼中的“好苗子”。

 

如何与 教授 沟通交流?如何和他们谈笑风生?宾夕法尼亚大学海洋系教授Jane E. Dmochowski就在她的一篇博文中分享了她自己的看法。要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也许你可以尝试一下几点哦!

 

1.拥有开放的思想

“我很享受开学的第一天,如果学生们能够将这门课视作他们自己真正想学的课就更好了!我希望我们在开始这堂课的时候都是“清白的”,我们一起去规划和讨论本学期即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带着“这门课之前是怎样怎样的”的“旧思想”去思考这门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对这门课有着期待。在讨论枯燥无聊的评分标准和课程安排前,我希望我们更多的讨论这门课我们即将一起经历怎样的乐趣和成长。“

 

2.真正投入到这门课中

在我教授海洋学时,曾有一名主修经济学的学生向我坦白说当初他其实很害怕选择这门课,而且认为这门课和他未来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他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只是希望学一些在未来生活里不会再有时间学习的东西。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他逐渐发现这门课其实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门课的知识帮助他了解家乡的潮汐涨落、更深入的理解新闻中报道的时事,比如海洋酸化、全球气候变暖和再生能源。他的改变让我很感动。学生能真正的投入一门课中,是对教授的极大认可。

 

3.在上课时能和我有眼神交流

大概没有什么事情能比“面对着10个或者300个学生讲课却觉得很孤独”更糟糕的了吧。教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如果能和学生有眼神交流,看到他们正在看着你并在思考你正在教授的内容,就会令这件事变得有趣和容易很多。我很感谢那些和教授们有眼神交流的同学们。

 

4.不怕提问题

如果一个学生不理解某个知识点,那么很可能其他学生也并不明白。打断 教授 的话并及时提出问题能帮助教授们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与学生保持同一步调。我一直很感谢那些勇于提出“愚蠢的”问题的学生。

 

5.直言喜欢我的课,并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很多学生会给我写信讨论各种岩石、告诉我他在某场面试时提到了我们课上说的索尔顿湖、或者给我寄他们在夏威夷游玩时的照片并告诉我他们如何和家人介绍夏威夷的各种火山。我也有一些最终上了研究院的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里只为告诉我他们如何将我在课上教授的知识运用到了他们的研究生课程中。无论过去多久,这些信件、照片和经历都日久弥新。他们一直提醒着我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参与到他们的人生中。

 

6.有自己的思想

看到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提出新意见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我很清楚自己会怎么解释洋流和潮汐,但往往学生们能找到更新更好的方式去解释这些事情。一些学生会向我展示他在网上找到的探讨某一知识点的文章,或者主动帮助其他对某一知识点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解决问题。这些行为让我看到他们正在打破常规,做出创新。继续尝试这些事情吧!

 

7.能给我留下一些独特有意义的印象

我为很多学生写过推荐信,其中有成绩A+的优秀学生,也有成绩只有C的同学。在他们中,有些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向我展示了他们对这门课付出的努力以及对这门课极大的兴趣。我了解他们因而能将推荐信写的更具体,更有力。有些学生即使从我这里得到了A+的成绩,我对他仍然一无所知。在他的推荐信中我唯一能提到的只有“他在我这门课上得过A”。

 

8.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当我看到学生在很认真地记笔记、全神贯注地计算着洋流的时间、挥舞双手模拟着海洋波动时,我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他们的身体语言体现出了对新知识的渴求热爱。

 

(本文原标题为10 things this instructors love.翻译过程中有所删改)

http://chronicle.com/article/10-Things-This-Instructor/232483

 

 

厚仁寄语

WholeRen began as the result of a conversation with a group of Chinese, Chinese-American community members and American educators, headed by Cho-yun Hsu, histor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mong the topics explored was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a Chinese high school in America.  The original model focused on a school for Chinese students with its own dormitory program.  After much debate and investig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such a high school would not meet the desired goals, nor would a dormitory program be the best method of housing when compared to the advantages of well-managed home-stays.

In addition, these conversations discovered great interests in American constituencies to exchange, visit, host, interact, discuss ’best practices’ and cooperate with educational ent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Genuine interest and respect emerged from many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in America and China.  WholeRen evolved to facilitate these mutual interests and needs.

WholeRen aspires to continue to help Chinese students and families benefit from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s available in America, and develop and execute plans and activities that satisfy participants.  WholeRen foresees increased American interest in Chinese experiences and being desirous of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and learn in a Chinese environment as well.  Exchanges and visits will be more mutual and involve more American students from middle school through graduate school in China.  There will be an evolving need to create follow-up services, and design support that sustains students and reassures families to insure safe and fulfilling transitions.  WholeRen is creating a network of honorable relationships with organizations which can be trusted and networking with partners to round out support and services likely to be needed by increasing numbers of students.

The five key things that really drive results for Wholeren are: student success, satisfied families, feedback from previous clients, requests from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ervices tailored for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新生指南】邮件都不会写,还怎么跟教授好好交流

 

 

 

刚来美国学习,相信不少同学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联系教授。许多教授都是上完课就走,一个星期也就只有那短短几个小时的office hours。这点时间,哪够学生与教授交流。除了Face to Face联系教授外,邮件是作为联系教授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美国,许多教授更喜欢学生用邮件来询问问题而非短信或电话。邮件不仅比短信正式,而且能把问题交代地更清楚。因此,来美学习的同学学会发高质量的邮件,有利于留下一个好印象给教授。今天,厚仁君就教大学如何发一封高质量、高规格的邮件。

 

事前准备——获取教授邮件

发邮件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知道教授的邮件地址。以下的四种方法,任君挑选,总有一款适合你。

 

1.你可以上学校的官网,寻找你所就读的院系的教职工介绍(faculty information)的那个网页,那里一般都能查到教授的邮箱。

2.教授本人会在开课前发邮件给各个学生交代一些上课的事情。一般教授都会用学校的邮箱发送,因此,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邮箱。

3.如果教授没有课前发邮件给你,那你也不用心急。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教授会给你一份课程大纲syllabus,这份大纲不仅介绍了课程,更重要的是注明了office hours,电话和邮箱地址!这个时候,你就要用彩色笔hightline 邮箱地址!

  1. 上述的方法都不行,别灰心,别心碎。厚仁君教你最后的绝招——直接去院系的办公室,向院系负责人询问教授的邮箱。

 

获取了邮箱地址,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写邮件啦!厚仁君建议,最好用你学校的邮箱,这样不仅能减少你的邮件被转到垃圾箱,同时能增强教授对邮件的认可度。

 

8大步骤写封好邮件

1.主题(subject)。主题不能写得太空泛,要把你找教授的目的写清楚。最好注明你课程的代号,因为有些教授一学期可能教3、4门课,如果不注明的话,容易被混淆。

 

案例示范:

      “PSYC100 Section XX: Question about data collection for project” (√)

    (课程编码,目的都清楚明了)

        psychology(×)

    (过于空泛,没有实质性的问题,教授可能会略过此邮件)

 

  1. 名字称呼。美国老师都比较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称呼,而且他们并不喜欢学生称 呼他们为teacher,也不要以Mr. Mrs 称呼,这样会显得很rude。最好是用“Dear Professor + Last-name.” 如果导师是有PhD学位,那最好称呼他为Dear Dr. + Last-name.

 

  1. 开头介绍。学校的邮箱一般以你的last name作为邮箱名,但不要以为这就可以省去在邮件中的自我介绍。在写邮件正文开头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名字,班号),同时也要注明你的来信目的。

 

  1. 正文内容。在写正文的时候,不要转弯抹角地写一大堆修饰词,而是直奔主题,把问题直接地写下来,让人一目了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通过邮件向教授询问成绩。根据美国FERPA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法律的规定,分数是属于隐私权的一部分。教授是不能把成绩通过邮件告知(因为有可能被其他人看见,侵犯学生隐私权)。若想知道成绩,最正确的方式是在教授办公时间或者提前预约时间面对面地与教授谈成绩。

 

  1. 结尾敬语。写完正文后,在结尾的时候记得要加上你的名字。如果邮件是需要对方回复,最好写上Thank you, an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以此来提醒对方回复。在最后落款之后的正式礼节问候,一般用Sincerely; Best wishes; Best regards。其他的都不甚正式。

 

6.如需添加附件,一定要把附件的名字写清楚,同时要认真检查是否是这封附件。

 

7.当内容全部写好后,要重新检查一遍,确保拼写和语法没失误。

 

  1. 别以为邮件发出去就没事了,你要定时跟新邮件。如果教授回信了,也要简单地回复Thank you以示礼貌。

 

写一封好邮件并非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作为与教授沟通的重要工具,留学的同学一定要掌握好这项本领,这样有利于解决学业上的问题。

 

范文:

email